喜爱文学网

杜甫 三国

作者:谦信更新时间:2025-11-27 10:09:46

这本跳脱三国志纪传体体例中,比对不易且多有互相冲突的问题,也借鉴资治通鉴对于叙事过于简略的问题,『以事带人,以人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以历史事件的正确时间来介绍人物与相关事件,同时收纳当时所作的汉诗、乐府、辞令,并解释其中引用的典故,让读三国历史不只是历史,更包含更多深度与过往历史,毕竟历史是需要旁征博引,只单看一个时代就太过局限。当然这套书并不是囊括三国全部时间线,是以诸葛亮与汉献帝这两位同年生同年逝的两人,他们所处的五十四年间。如果以诸葛亮出仕作为分水岭,前二十七年汉末是在争夺献帝所代表的政治正统,而后就是随着隆中对发展,这段时间也是三国最精采、最引人入胜的。 杜甫眼中的三国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杜甫 三国》第三十一章

田的典礼,只是在那个兵荒马乱、人民朝不保夕,加上身边只有几个大臣的情况下,实行籍田除了令人感伤之外,好像也没有多大意义?这时想起柳宗元的《闻籍田有感》: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宣室无由问厘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诗中提及唐朝盛世时的籍田,与他自己境遇的感慨: 「皇帝不久就要率领百官去东郊祭典,而我就像被贬长沙的贾谊又过了一年。 汉帝刘恒曾经在宣室向贾谊请教过鬼神的事,我即使写成典籍,滞留周南却无法送达皇帝面前。」 想着想着又想起因为公开支持曹丕继承、加上多次直言谏征惹得曹操大怒而死的崔琰,前宰相张九龄也曾在诗文《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中提及: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忽叹登...

热门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