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走江湖
banner"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直接接触的学习方式,培养我们既宽广又具深度的眼界与经验。
现代人认为“走江湖”
,就是马戏团、杂技团、耍猴把戏的,或是看相、算命、卜卦的人,有一种居无定所,迁移不定,没有安定感的含义。
其实,“走江湖”
的典故,来自佛教的禅宗。
唐朝时,在江西有一个马祖道一禅师,学问好,道德高,他建立了丛林制度,让十方学人得以安心办道,有规模地学习,就是所谓“马祖创丛林”
,如同现在的学校。
另外,在湖南有一个石头希迁禅师(在日本横滨的总持寺,仍保存着他的肉身)。
石头希迁禅师的威望极高,当时的青年学子不是到江西的马祖道一处参禅,就是到湖南的石头希迁这里学道。
于是从江西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便形成“走江湖”
的学习风气,继而流传了下来。
随着时代变迁,“江湖”
二字,因中国川江湖泊众多之故,而将社会上四方游走的生存状态,说成是“走江湖”
。
从古至今都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做学问确实并非关闭式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固然有理,但是遍行万里的亲身游学,深入世界各地去参学研究,见识一番,属于一种实际的、直接接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我们既宽广又具深度的眼界与经验。
现代的“走江湖”
并非只是杂耍和卜卦,也可视为是将传统技艺各处传播,以延续将来。
而在网络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行万里路”
、“走江湖”
的学习风气,更是一项值得“复古”
的传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