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纪实文学。 故事的起因是听转业军人辛卿大姐讲她父亲的故事,她父亲曾经是九死一生的地下党员,一度活跃在保定、北平和冀中,北平的前门楼子上贴过这样的布告:“谁抓住共产党地下党员辛二牛,赏大洋十万。” 抗战时期的十万块大洋无疑是一笔巨款,也许只是敌人的虚张声势,但却由此可见老英雄辛二牛的巨大能量。我和辛姐说过很想写一本《老英雄辛二牛》的书,但老英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作古,而辛姐对父亲的事迹又所知不多,只知道父亲开着一间杂货铺,批零兼营,迎来送往,每天与各种人员打交道,实际做着党的地下工作。辛姐还说,父亲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而腿脚利落,走起路来如无影的风。父亲住在保定,去世以后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当时很多人前来送葬,既有高层领导,又有普通百姓。但更多的情况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