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松岭、于越父子[1]
banner"
>
【印象】父子两代,从**到理性
贺春兰
初次采访于松岭大约在10年前,那时他正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勾勒他的东方剑桥之梦。
10年弹指一挥间,再次见面是在北京一个温暖的秋日午后。
这次,他带来了儿子于越,集团的未来接班人。
谈起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于松岭有些激动。
作为创业一代,他们面临更多政策障碍,为了发展,常常要冲破政策藩篱。
过去“违规”
的事,现在看来变成了“开拓”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压力不言而喻。
所以,这代人有梦想、有**、有干劲,当然也有一些沉重。
相比父亲,于越话很少,多半是在静静聆听。
这个80后“富二代”
具有同龄人少有的低调与宁静,他继承了父辈身上简朴、吃苦耐劳等品质,同时不乏新一代年轻创业者的睿智与锐气。
随着谈话不断深入,可以发现他对很多事情很有想法。
兼具东西方教育背景的于越,视野更加开阔,理念也超越了父辈。
他强调制度建设,注重规划设计,在薪资、用人等方面更有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否定父亲留下的文化与经验,而是继承地发展。
不过如何传承好父辈留下的教育事业,对于越这代人,仍然意味着很多挑战。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11月2日C2版)
[1]于松岭,生于1951年。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创办人、董事长,民革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导师。
1986年辞去工作,创办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从事幼儿英语教育培训,而后转向学历教育,经过30年发展,打造了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本科于一体的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于越,生于1980年,于松岭之子。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副董事长,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学士,英国华威大学组织行为学硕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博士。
2004—2006年先后在西门子(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任职,2006年进入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工作至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