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话时试着别说我我的(第1页)

说话时,试着别说“我”

、“我的”

banner"

>

当你的大脑制订计划或者做出选择时,很多时候都没有“我”

的参与,你更不需要去专门营造一个“我”

进行感知。

当我们把自己和其他事物混为一谈的时候,也就是在进行辨别自我的时候,自我就会膨胀。

不幸的是,当你这样辨别的时候这个事物的命运也就成了你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最终都会走向灭亡。

因此,在辨别位置、物体、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这时候不妨对自己进行一场经典的自我责问:我是这只手吗?我是这个信仰吗?我是这种“我”

的感觉吗?我是这种感知吗?你可以紧随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比如:不,我不是这只手。

要特别注意辨别出那些决策性功能(比如监控、计划、选择)。

体察你的大脑在成功制订出计划或者做出选择时,有多少次并没有“我”

的参与,比如当你开车去上班的时候,恐怕就不会有什么“我”

来参与制订行车路线以及决定加速、减速、转弯还是停车。

当你在感知过程中进行辨别的时候也要注意,要让感知自然地发生,不需要去辨别,也不需要去指导。

可以把“我”

、“我的”

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都看做意识客体,和其他的想法一样对待。

提醒你自己:“我并不是这些想法,我并不是这些关于‘我’的想法。”

不要去辨别自我,除非必要,不要用和自我相关的词(比如“我”

、“我的”

)。

每天找一段固定的时间,比如工作中找一个小时,完全不使用这些词。

让各种经历和体验在不被辨别的情况下,流过你的感知空间。

如果用语言形成这种感知过程,那可以是这样:看看,发生了,于是有了感觉。

想法出现了,一种自我的感觉出现了。

无论是运动、计划,还是感觉、交谈,都尽量少接触那个自我。

把上述这种静观扩展到你意识中模拟的小电影中,你会发现自我的错觉被牢牢地嵌入这些小电影里了,甚至在自我并非其中明显的角色时也是如此。

这种深深的嵌入导致模拟的过程中和自我相关的神经元经常被激活和互相联结,从而加强了自我。

你需要做的是培养一种平常心态,单纯用你的身体和意识在小电影里感知事件,而不需要再专门营造一个“我”

去进行感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