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江水流向大海(第1页)

·江水流向大海·

banner"

>

齐梁、陈隋,包括唐初,主流的诗歌是宫体诗,很艳丽,但是很颓靡,诗的语言完全堕落下去,没有丝毫的力量可言。

陈子昂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而兴寄都绝”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张若虚其实很容易会受到宫体诗的影响,会落到那个浮华的风格里去。

我们不要小看传统的力量。

有的诗人甚至用一生的时间在和从前的传统做斗争。

很多诗人到最后也无法抵抗传统那个强大的力量,写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

我们前面讲过伤春悲秋的传统。

到了暮春,到了深秋,诗人笔下的意象可能就那么多了,情感的类型就那么多了。

所以写着写着,这个语言的器皿变得很精致,一代一代的人把它越做越精致,可是它的容量始终是那么大。

许多情感从这个容器里溢出来,最后无处容纳了。

所以到了“五四”

,会有文学革命,要更新语言系统,要有新的语言形式出现。

很幸运的是,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没有沾上宫体诗的气息。

他没有写那种很纤细脆弱的美。

在张若虚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但同时很阔大的世界。

诗的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

,他把江和海联系了起来,江通向了海,空间一下子扩大了。

其实这首诗如果仅仅停留在前两节,也没什么问题。

该写的都写完了嘛。

春天,夜晚,江水,花林,月光。

作为一首题为《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但如果仅仅是停在这里,这首诗还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的作品。

我想前面两节其实是在做准备。

他写了一个阔大的,但同时很纯净的世界。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你眼前白茫茫一片,月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一个纤尘不染的世界,一个安静的世界。

我们读完前两节,你会发现在这些文字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很安静。

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好像这一切都是为了诗人和月亮的相遇,为了一个更伟大问题的提出。

第一句里,诗人把江和海联系在了一起,到了后面,他把一个人和整个人类联系了起来,他把自己放在了人类的序列中,他让自己站进了历史的河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