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卫灵公第十五(第1页)

卫灵公第十五

banner"

>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学会说软话、办硬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卫灵公请来孔子,问怎么打仗。

“陈”

即今天的“阵”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无不关心军事问题。

国君和学问家的关注点不同,国君担心的是安全,是怎样能够行王霸之道,让自己占领更多的国土,但孔子和孟子厌恶国君们的这种想法,在他们心中,以仁义治国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关注点不同,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俎”

是切肉用的小几,如同现在厨房里放的砧板;“豆”

不是豆子,而是盛羹酱的器物;“俎豆之事”

是指厨房里的事,此处孔子指的是祭祀。

孔子说:“如果问我祭祀方面的事,我听说过,但军旅之事,我是没有学过的。”

“明日遂行”

,到了第二天,孔子直接就离开卫国了。

对于同样的事情,孟子和孔子应对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孟子》开篇,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这句话令孟子听着很不愉快,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老头儿,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一定会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吧?”

孟子的回应是“王!

何必曰利”

,直接反驳他:“王,你何必张口就说利的事!”

孔子不一样,他是用比较委婉的方式终止话题,但是第二天就走了。

这就是说软话、办硬事。

他能领会到“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然不能够跟卫灵公长远地合作,就放弃与立即放弃合作,离开卫国,继续周游。

孔子放弃与卫灵公合作,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段对话。

比如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觉得卫灵公好色而德行不够;又如,卫灵公没有处理好继位者的问题,导致卫国大乱。

孔子提倡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他自然不会继续留在卫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最强赘婿

最强赘婿

落难兵王唐枫回到都市,机缘巧合之下和美女总裁签订契约,成为豪门赘婿。被绝美总裁老婆嫌弃,是美艳丈母娘的眼中钉,更是俏丽小姨视作窝囊废的姐夫!为了查清背叛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更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一身恐怖实力失而复得的唐枫决定强势反击!且看超级兵王唐枫如何横行于美女如云的豪门大集团,如何从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哑巴窝囊废,成长为商业大亨,乃至登顶世界之巅的绝世枭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