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部分 气习俗(第2页)

第三部分节气习俗

banner"

>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对于道教和佛教都是重要的日子,佛教称其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中元节,不过在民间,百姓把它认作“鬼节”

在民间传说中,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仙,相传七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这天他要到世间辨别善恶,赦免人类的一些罪孽。

管理者外出履职,地府大门无人看守,里面的鬼魂便趁机返回人间。

于是,中元节成了民间祭祀先人的重要日子,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让回到人间的鬼魂感受到亲人的牵挂,“放河灯”

便是其中之一。

秋日夜晚,一盏盏荷花灯在河面上漂漂****,随着水波渐渐远去,遥寄人们的哀思之情。

秋决

“秋后问斩”

这个词我们在古装剧或古代题材的小说中经常见到,这可不是编剧和小说家的随口一说,早在《春秋左传》中就有“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的记载,汉代已有秋冬季节执行死刑的明确规定。

清代的死囚在行刑前,先要经过朝廷的中央秋审,通常是在农历的八月,秋审批准后死刑才可执行,因此叫作“秋后问斩”

,又称“秋决”

在古人的观念里,凡事都要顺应天时,刑法也是如此。

春夏秋冬四时为序,各有其主宰的神明,天子必须依照四时十二月的特征布政施令,秋季象征肃杀之气,正与刑罚相对应。

赏秋云

谚语说:“七月八月看巧云。”

处暑之后,北方暑气渐消,秋意渐起。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夏日里大团的云堆,被秋风穿针引线般散化开来,变成一缕缕半透明的纱幔,一片片轻飘的绫罗。

此时的天空疏朗明净,“七月八月看巧云”

,说得正是人们出游赏秋的习俗。

经历了狂热的盛夏,平和的秋景使人舒心惬意,观秋叶,望秋水,听秋雨,看秋花,赏秋云。

秋云的美正在于它的“巧”

,形态轻柔,变化灵动,不会给你一点负担,可以放心地把想象和秘密交付给它。

当你正看得入迷时,它已在不觉间融化在秋日清澈的天空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