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总结与结论(第1页)

总结与结论

banner"

>

当我们把现代科技哲学的基本问题定义为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我们至少有如下理由:

第一,从本体论看,主体和客体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现代科技哲学的基本前提。

不论是崇尚事实的逻辑经验主义,还是看重主体性的文化相对主义,都不得不预设客体与主体的矛盾作为思考的前提。

如果没有主体的存在,各种现代主义也就失去了强调事实或实在的动机和目的;如果没有客体的存在,各种后现代主义也就没有了“建构”

的动机和目的。

既然现代科学哲学出于主体-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它就不能不思考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从文化结构看,现代科学哲学必须面对“两种文化”

或“两种精神”

:它似乎在不断地建构或解构“科学精神”

,但“人文精神”

却缠绕其中,弥漫其中。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互相制约。”

[1]不管怎样说,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的主体都是人,他们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进行科技事业或对科技进行哲学反思,因而必然造就各种整合真理与价值之间关系的模式。

第三,从思想史看,在20世纪30年代,重视“事实”

和“真理”

的逻辑经验主义占据了现代科学哲学的统治地位,但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主义的反思,到20世纪80~90年代,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研究开始兴起。

但经过索卡尔事件后,科学哲学又不得不面对逻辑经验主义提出的问题。

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但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基本构架却成为科学哲学不朽的主题。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