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章“圆满周遍,觌体灵明”
——方以智的天道观
banner"
>
方以智说:“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处不有,即天也,即性也,即命也,即心也。”
[1]天道、性、命、心,同为一体,这就是他所说的“以上贯下,即无上下”
[2]的天人一本[3]的思想。
此体即是“仁”
,如他说:“知之所到,则性命交关总贯此处;精神所聚,则天地古今总归此眼。
圆满周遍,觌体灵明。
医言一身不觉处谓之不仁,总是一心,不必自解其非二也。”
[4]此“觌体”
是仁,亦是心,亲切醒人,由此接通天道与仁心。
在保证以“仁”
言道、言心、言性而不失为儒的同时,方以智对仁体“圆满周遍”
义的阐述,极富个性特色。
他很少直接就道体、仁心本身言“圆满周遍”
性,而是分别将体与万象抽象化为绝对的“一”
与相对的“二”
,再用“一在二中”
、“举一明三”
、“不落有无”
等“以数明理”
的方式,或以“全树全仁”
之喻,来著明此义。
这就是他所说的“善巧而理数之”
的鲜明特色与喻道方法。
其特有的思辨性和想象力将程伊川的“体用一原、显微无间”
义推向极致。
下面,先从天道说起。
[1]庞朴注释:《东西均·三征》,第47页。
[2]方以智说:“果能死心裂眦,知尊善之故乎,虽诚明知行,本末内外,络索而即当,以上贯下,即无上下,而存存由己矣。”
(见庞朴注释:《东西均·公符》,第106页。
)
[3]方以智说:“夫知人而不知天者,近乎愚。
知天而不知人者,近乎诬。
学者不知天人之一,奈何以此议圣人也。”
(见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总论上》,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第31页。
)
[4]方以智:《一贯问答·问仁智》,庞朴注释,载《儒林》(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第275页。
(以下仅注篇名与页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