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经典评论
banner"
>
路易·马丹-肖菲耶认为,苏波想从男人的身份、个体、自己的决心以及自身的多面性中解脱出来。
他想失去,并不是为了重新找到自我,而是为了变得真正散漫、敏锐,就如同在时间和空间里溶解,从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
布勒东评价苏波,带来了现代派的敏锐风格。
他,就是欢乐,就是此时的诗学。
不可思议的触觉,是掠过美妙空间的咖啡冰淇淋上用蓝色虚线表示的字母“VINS”
,是调皮的童年,是信手涂鸦,是一只琴鸟,是一个空信封。
很多次,布勒东都拿苏波与自己比较:他的情绪“波动比我大”
。
在写《磁场》的时候,苏波总是竭尽全力反对很小的改动和更正,但这种方式对我来说很难达到。
我们没有才能吗?
苏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法国当权者的怯懦、自私和虚伪,给整个法国蒙上了一层死亡和失望的阴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苏波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发泄自己内心的愁闷和愤怒,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动乱和惨景以及他当记者所接触到的严酷事实则使他意识到诗歌和小说的局限,于是,苏波以后更多是写论文、专著、报道乃至名人传记。
他的一生并非如某些评论家所说,荒废在政治动**和文学动乱中,而应该说,作为一个思想深刻、思维活跃的作家,苏波一直在关注和参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变革。
[1]皮埃尔·雅内:法国实验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2]郑克鲁:《繁花似锦——法国文学小史》,231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法]波伏娃:《第二性》,第1卷,359~361页,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53。
[4]BernardMorlino:PhilippeSoupault,Quiêtes-vous?,LAMANUFACTURE,1987,p.163.
[5]BernardMorlino:PhilippeSoupault,Quiêtes-vous?,LAMANUFACTURE,1987,p.6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