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陈友松
banner"
>
陈友松(1899—1992年),当代著名教育家、翻译家。
原名豹,字敦伟,后改字友松。
1915年考入武昌博文书院。
曾两度留学菲律宾。
从事教育文化工作近七十年。
回国后执教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武昌华中师范学校。
先后任上海暨南大学附设高中部师范科训育主任、广西教育厅视导员、商务印书馆及浙江省立西湖图书馆西文部主任。
1929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1935年回国,历任上海大夏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勷勤大学、贵州惠水乡政学院、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教育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顾问。
是我国电影教育理论开拓者,并率先把苏联教育理论介绍到国内。
著有《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教育财政学原论》《有声教育电影》《苏联的教育》《凯洛夫教育学》《杜威教育哲学》《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等。
著译约370万字(翻译资料数百万字未计)。
其博士论文《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被誉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开拓了新领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称他为“东亚一流学者”
。
本书收录的《陶行知的教育遗产是新中国教育学的源泉之一》一文,是作者1956年10月16日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的文章,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当时教育界的一种错误潮流的纠正。
该文在当时的教育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该文全面分析了陶行知教育学说的产生、发展,批判了一些错误倾向,提出了“陶先生的思想和实践都对我们建设新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有宝贵的贡献”
的重要论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穿越为嬴政亲弟的嬴成蟜,本想在皇兄羽翼下体验下纨绔生活。从没想与嬴政争皇位,他是个惫懒性子,当皇帝哪有当皇弟来的快活?他只想当个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咸鱼。可当大侄子嬴扶苏被贬上...
扫地小厮偶得惊世秘宝,强势崛起,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