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思考,我存在[1]
banner"
>
李海林
一
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县里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我年纪轻,又刚毕业,学校就推荐了我。
比赛搞得很正规,大家都是提前两个小时接到课文,关在一个房间里备课,没有任何资料。
接到课文一看,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一篇议论文,看了一遍,觉得这篇课文选得实在不好,论点不集中,层次不清楚,语言不精练,不知道怎么讲。
走进教室时,心里还没有什么想法,于是只好对学生说实话,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好,然后就讲了一些看法,这堂课就这么完了。
我当时也知道这堂课绝对没有可能得奖,所以走出教室的时候,虽然也看到了评委们的脸色,但心里还是很平常的,心想最多就是不得奖,也没什么。
回到学校不久,讲课比赛的结果出来了,所有参赛的老师,最差也有个优秀奖,可我连个名字都没看见。
接着就是校长找我谈话,说年轻人要求上进,不能这样吊儿郎当。
从此,学校就没有再派我参加过任何讲课比赛之类的活动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当然是轻率莽撞了。
但当时我不这么想,心里满是不平。
我说这篇课文不好,就是不求上进了?就是吊儿郎当了?一不满就要发牢骚,一发牢骚上面又传话来了,说这个年轻人,连教材都敢说不好,还怎么当语文教师。
没有这个话还好,听了这个话我更不能接受了:我的这堂课也许的确没有上好,但教材就不能说它不好?教材就是上帝了?这和我们在大学里受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大学里不是最提倡大胆质疑吗?难道是教材就不能质疑了?但这一次只是心里想想而已,再不敢说出来了。
一日闲来无事,走进学校的图书室,随手翻开一本语文杂志,上面正在热火朝天讨论“有争议的课文怎么教?”
好像一下子开了窍,我回到房间,提笔就写下一句话:有争议的课文怎么教?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一口气写了一千多字,冠了一个题目:《打破教材崇拜意识》,算是影射了一下自己的遭遇,然后又附了一篇具体的教案,就给刊物投了过去。
不久,这家刊物把这两篇文章同时发在一期上。
——我就这样走上了语文教学研究之路。
[1]李海林:《我思考,我存在》,载《中学语文教学》,2002(11):21~23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穿越为嬴政亲弟的嬴成蟜,本想在皇兄羽翼下体验下纨绔生活。从没想与嬴政争皇位,他是个惫懒性子,当皇帝哪有当皇弟来的快活?他只想当个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咸鱼。可当大侄子嬴扶苏被贬上...
扫地小厮偶得惊世秘宝,强势崛起,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