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六
banner"
>
我是个普通的小学教师。
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思考得更多一些,每有所得,会立即转化为教育行为。
平心而论,我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读书并不很多,而且读得速度慢。
天资也并不那么聪颖,读小学时,除了美术、作文好一些,其他学科成绩平平。
到了中学、师范,懂得了思考,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各科成绩才上来了。
1977年,我在徐州党校学习时,同班的大学生都考不过我。
关键在于会学习。
会学习就是会思考——能把厚书读薄,能把薄书读厚。
走上工作岗位,便思考教育,思考教学,思考学生。
我是一个思考型的实践者。
我写的所有东西(包括日记),都是用文字凝固下来的思考。
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
我十分感谢我的老师使我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十分感谢我的写作习惯。
我写的东西不是为了发表,只是觉得有点意思时,才小心翼翼地寄给报刊社。
不是怕不发表,是怕发表了贻害大家。
我不是只说不做的人,从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每有所得,必定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这也正是我至今没有落后于时代的原因。
有人说,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理论。
是这样。
教育的好多方面早被孔子、苏格拉底所认识,而且凝成了千古不朽的文字。
但,我能用古今理论家的理论,演绎出新的故事。
我还能“举一反三”
,借别人演绎的故事,去演绎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的《教海漫记》记下来的,就是我演绎的许多故事中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
196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
1985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
在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于永正文集》等著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穿越为嬴政亲弟的嬴成蟜,本想在皇兄羽翼下体验下纨绔生活。从没想与嬴政争皇位,他是个惫懒性子,当皇帝哪有当皇弟来的快活?他只想当个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咸鱼。可当大侄子嬴扶苏被贬上...
扫地小厮偶得惊世秘宝,强势崛起,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