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书法鉴赏的标准
banner"
>
书法鉴赏是鉴赏者(主体)通过观摩、品味和评判书法作品(客体)而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同其他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双向活动。
它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必须充分发挥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文艺修养和思想意识不同,加上时代、民族,甚至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书法鉴赏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对同一幅作品会产生不同的评判。
因此,书法鉴赏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差异性和批判性。
但这并不是说,书法鉴赏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的。
书法鉴赏只有建立在相应的审美标准的基础上,其鉴赏和评判才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书法鉴赏的标准只能是相对的,它随着时代审美风尚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批评家立场、观点的改变而改变,也随着欣赏者审美情趣的改变而改变。
以中和为美者,提倡温柔敦厚的书风;以自然为美者,提倡朴拙古雅的书风。
有人尚法,有人尚意。
这种“鉴不圆通”
的现象自古而然。
古代书论对书法审美标准已有诸多论述,如唐代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提出:“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并在《文字论》中提出:“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
宋代的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出八条审美标准:“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清代王澍在《竹云题跋》中则提出:“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亦犹是。”
在品格上,古人又分神、逸、妙、能、佳五品,来划分书法作品的高低雅俗。
综上所述,技巧、功力和品格是书法鉴赏最基本的要素和标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