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节关于“六书”
banner"
>
据《周礼·保氏》,古人入学,“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由此可知,“六书”
之说由来已久,那么,“六书”
所指为何?
《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这是班固的说法。
另《周礼·保氏》中郑众注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然而,上述两种说法只罗列了“六书”
包含哪些内容,并未对具体内容加以详述,故流传并不广。
所以,“六书”
的具体所指,人们一般采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说法: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不仅对“六书”
进行了定义,还列举了例字,而且将“象声”
“谐声”
改为“形声”
,“象事”
“处事”
改称“指事”
,更为清楚和明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但其将“指事”
置于“象形”
之前,则明显不符合文字发展的事实了,而且对“六书”
的定义都失于简单,例字也仅列出两个,致使后来的人对此各有各的解释和见解,尤其是“转注”
,后人对此的释义,分歧更大。
此外,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及其演变过程中对字体结构的影响,甚至有的汉字会在演变过程中产生讹变,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用“六书”
来分析所有的文字,如象形、指事只能用来解释小篆之前的文字形态;会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许多形声字由于形体和结构已经产生变化,不能再用一形一声去分析了。
由此我们可知,“六书”
只是后人总结出来的六种造字、用字的方法,并不是先有“六书”
,后有文字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