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京剧启蒙》序
banner"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实践创造的文明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特别是精神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克服一切困难,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的歌剧,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它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服饰于一身,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艺术水平和境界。
我不懂京剧,但喜欢京剧。
说喜欢是有一个过程的。
记得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有一位亲戚请我去听杜近芳的戏,票很贵,但是我听了一半就跑出来了,因为听不懂。
直到1958年看了昆曲《十五贯》、京剧《锁麟囊》,才逐渐喜欢上京剧。
特别是50年代末,我把母亲从乡下接来北京,她喜欢戏剧,在乡下总爱看地方戏,当然早就听过梅兰芳的大名。
那时梅兰芳博士每年暑假都要到我们北师大来表演。
1959年来北师大表演《贵妃醉酒》,我专门请母亲到北师大来看戏。
那次梅博士的表演不仅感动了我母亲,也使我深深震撼。
那年我又陪着母亲到中山公园音乐厅听了梅博士的《宇宙锋》和由多位京剧大师合演的《赵氏孤儿》等剧目,从此开始喜欢京剧。
我个人的经历说明,欣赏京剧这种高雅艺术需要一个启蒙、引导、解读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京剧的启蒙和熏陶,他就会逐渐喜欢京剧、欣赏京剧,从而欣赏中华艺术之美。
艺术不仅是美的教育,更是心灵的教育。
剧情可以让人们受到中华美德的熏陶。
京剧的许多剧目都有深刻的伦理道德意义。
汪锦生先生编写《京剧启蒙》系列读本,确是普及京剧、传播中华文明的极为有益的工作。
我也期待着读读这套书,以便扫扫我这个京剧盲。
我想读本的出版一定有助于京剧的普及,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希望我写几句话,我就写了这几句门外汉说的话。
2010年元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