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译后记
banner"
>
初次翻译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字就有幸得了一部日记,窃喜。
阅读是探秘;读日记更是“窥探隐私”
;至于译日记,则简直就像成了作者的“闺中”
密友,他推心置腹坦露心迹,你侧耳倾听心生戚戚。
坦白地说,翻译《莫斯科日记》这一极具个性的文本,译者喜欢上了本雅明这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人。
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可谓一次苦旅。
他对阿丝雅·拉西斯的情是苦涩的,爱到深处,男儿柔肠,丈夫落泪;他在莫斯科的处境是艰苦的,天寒地冻,语言不通,囊中羞涩。
译笔因此种种苦而凝重。
然而,一个热爱着怒放于冰天雪地里的圣诞玫瑰的人,其内心必定是生动的、丰盈的、充满情致的。
跟随着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那个遥远的莫斯科城走街串巷,在剧场与影院逗留,在教堂与博物馆穿梭,在闹市与乡野徜徉,在店铺与货摊流连。
观察、感受、品鉴、思考……译笔也似乎呼吸着作者的喜乐而浅吟低唱。
译者之喜欢本雅明,当然还在于其作为学者的洞察力。
尽管其莫斯科一行行程短暂,交往圈子有限,但他对彼时俄国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社会环境、民众生活等诸方面的观察与判断不可谓不深刻。
学者的客观与理性也体现在本雅明与“情敌”
赖希及情人阿丝雅之间的微妙关系中。
他乐于同赖希进行学术探讨,对赖希的赏识是真诚的。
他痴情于阿丝雅,却也能冷静地看待两人之间的种种问题。
这个活生生的、爱着并痛苦着的人,绝非偏执与偏狭之辈。
《莫斯科日记》里这个摘下了一切假面的本雅明,是个可爱的人。
如今,日记已译毕。
天下译事皆辛苦。
然一旦译成,便是苦,也是乐了。
郑霞
2014年7月28日记于上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