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尚书》选读
banner"
>
五子之歌[1]
其一曰[2]:“皇祖有训[3]:民可近,不可下[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5]。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6]。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7]?不见是图[8]。
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9],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注释
[1]本文选自《尚书》。
《尚书》,古称《书》,汉以后称《尚书》。
尚,通上,上代以来之书,故名。
为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史籍著作的汇编,儒家经典之一。
相传为孔子编定。
原有百篇。
秦焚书后,西汉初年伏生所传二十八篇用汉代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
另有汉武帝时孔宅墙壁中发现的本子,用先秦古文写成,称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所献系伪书。
阮元本《十三经注疏》,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五子之歌:选文出自伪古文《尚书》部分,然《五子之歌》孔壁本应当确有,《史记·夏本纪》引《书序》:“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五子,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兄弟。
[2]其一:指五子之歌中第一首歌词。
[3]皇祖:皇,《说文》释为“大”
,指大禹。
训:训诫。
[4]近:亲近。
下:低下,此处指以为卑贱。
[5]惟:语气助词,用于句中以调整音节。
邦本:国家根本。
本固邦宁: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
[6]予:我。
愚夫愚妇:泛指普通百姓。
一:整个地,全部。
[7]三:意为“多”
,古文“三”
“九”
“十二”
之数,类多概指。
怨岂在明:民怨难道在明显的时候才重视?
[8]不见是图:即“图不见”
,指谋于细微不见的过失。
[9]临: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兆:十万曰亿,十亿曰兆。
言多。
懔乎:恐惧。
懔,同“凛”
。
朽索:腐朽的绳索。
思考与探讨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理由和根据何在?
2.本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