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banner"
>
“教育适应自然”
或称自然适应性,是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主导原则。
早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过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即适应儿童本性的思想。
在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受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一些先进人士一反过去动辄从《圣经》中寻找立论依据的惯例,转而采用引证自然的方法论述问题,夸美纽斯也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
夸美纽斯认为,旧学校最大的弊病就是违背自然,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用无用的知识填满学生头脑,造成儿童时间及精力的极大浪费;欲改革旧教育,就必须贯彻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所谓“适应自然”
,按照夸美纽斯的解释,主要指的是遵循自然界的“秩序”
。
他所谓的自然或自然界,其义近似于“客观世界”
的含义,不仅包含大自然界,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但在《大教学论》中举例时,多数还是举的大自然界的事例)。
他认为,在自然界中——即客观世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秩序”
即普遍法则,他认为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还是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
夸美纽斯将人也看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
比如:鸟儿在春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人类的教育也应加以仿效,从“人生的春天”
即儿童时期开始教育,只有这样,才合理且有效。
在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的思想中,也包含有依据人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含义。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和前人有一定联系,但他赋予了更多的新意。
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并不理解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特殊规律性,也不可能全面揭示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
当他采用与自然和社会现象类比的方法论述教育问题时,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片面、机械和牵强附会之处。
实际上,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许多有益的主张与合理的因素,并不是模仿自然秩序得出的结论,而是他对本人和前人长期教育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
夸美纽斯在对这些教育经验进行理论论证时,不是依据《圣经》和神学教条,而是引证自然,试图以合乎自然秩序来论证自己教育改革主张的合理性,这一尝试反映了他力求摆脱陈规旧套,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事,官场也是如此。县府办的办事员陈天明被打发到贫困山村扶贫,原本以为仕途就此止步了,不料遇到下乡考察的副市长,从此,陈天明时来运转,走上一条步步荆棘,险象环生,又能柳暗花明,步步高升的争锋之路。...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
...